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新博88总代 > 新闻动态 > 周恩来的最后十年:常被性格多变的江青纠缠
周恩来的最后十年:常被性格多变的江青纠缠

发布日期:2025-02-04 17:24    点击次数:71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周恩来是那个为了国家的前途运而读书的意气风发的少年郎、是那个风里雨里为民族的命运奔波劳累的革命斗士,是那张风度翩翩游走于外交场合的“国际名片”。

诚然,这的确是他人生当中不同阶段的形象。然而,他人生最后十来年,周恩来是一个瘦削又疲惫的总理,他的两颊都凹陷下去了。

那些年,周恩来不仅仅要承担超负荷的工作、与病魔作斗争,还要与时刻想把他踢下去的江青等人较量,他在这种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殚精竭虑地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直至倒下去。

一、中美会谈风波起,江青借机批总理

1973年,是中美关系破冰的第二年,基辛格第六次到访北京。这次,他不仅会见了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还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结束了两国事先安排好的行程之后,基辛格就要返程了。然而,就在飞机起飞前几个小时,他突然提出了计划外的会面——拜访周总理。

此前,在台湾问题的谈判上双方不欢而散,而美方提出的核威慑与核保护又引起了毛主席的不快。

周恩来立刻意识到,这个会见要求,其背后的意图不简单。他立刻向毛主席请示,然而,工作人员却告诉他,主席刚刚入睡。

睡眠问题一直困扰着晚年的毛泽东,有时候即便是安眠药也不一定能够起作用,所以当时的工作人员默认,除非发生天大的事情,否则一旦毛主席睡着了,就不会唤醒他。

这边周恩来刚挂上电话,那边秘书又送来了基辛格的再次请求。思来想去,还是见吧!周恩来同其他领导一起见了美方人员,但是我方关于对方提出的问题,坚称要等毛主席的决定。

会后,周总理提交了书面报告,详细陈述了会面的前因后果,没有收到异议。原本,这件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没想到,前脚美方团队刚走,后脚江青就向主席进谗言,先是指责与美方临行前的会见未经请示违反了原则,接着又指责叶剑英在谈话中向对方礼节性的表达感谢是软弱、是谄媚。甚至,她使用了“奴才、蒙骗、出卖盟友”等词语,对他们进行批判。

在江青的反复谗言之下,两天后主席开会批评了外交人员此次与美方来往中的表现,提出他们在路线上出现了错误,要及时进行修正。

当晚的另一次会议上,江青认为这是一个拉下周恩来的良机,并向他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她的同伙则在一边添油加醋,想要对周恩来一次定性。但最终,他们的企图没有得逞。

这次失败之后,江青开始疯狂地在其他事情上不停找周总理的麻烦。她故意推翻周总理已经批示过的一些事项,还在多个重点城市展开了对“资产阶级音乐”的批判,所谓“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不过如此罢了。

周恩来的工作在江青的纠缠、干扰之下,推进得很艰难。与此同时,他还不得不一再检讨自己的工作表现。

但是,只要周恩来还在位一日,江青就会不满意一天。于是,她对周恩来的批判,升级为了多部门联合参加的会议。

开会,听别人批评,自我批评,结束之后,回到家中在书房写检讨。这样的状态,周恩来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持续了将近二十天。

那段时间,超强的精神压力几乎要压垮了周恩来,向来注重外表仪态的他,极为罕见地不修边幅。并且,当时他已经患上了心脏病、膀胱癌等多种疾病。

随着江青扣上来的帽子越来越大,毛主席终于明白了她的意图——江青这是想要除掉周恩来,同时为自己进入政治局捞取资本,毛主席最后及时出手,制止了这一场“闹剧”。

此时的周总理,没有为自己谋取什么利益,反而一心为国,借机把邓小平重新推出来。

这是那十年间,周总理与江青作的一次斗争。而这样惊心动魄的斗争不止一次,在带来巨大麻烦的同时,也不断消耗着总理的精神和健康。

二、延安致总理受伤,六十年代搞针对

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创建者、领导人,终其一生都在为着家国而无私奉献着,受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地众多百姓的喜爱和尊重。

而江青,在与毛泽东于延安摆宴相识之前,只是一个业务上不入流、私生活上与多个男人闹得满城风雨的女演员。当年,他们的结合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坊间一直传言,当时中央与江青有约法三章,其中一条是婚后20年内禁止她在党内任职。虽然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历史档案能够证明这个说法的存在,但她确实过了二十多年才开始插手党内事务,就连毛主席给她的批语的突然增多,也是从1958年开始的。

正是这么多年的低调,人们才在时间的洗礼中渐渐扭转了当年对江青风评,直到那场席卷了全国的运动拉开帷幕之后,江青以新的身份出现。

在此之前,周恩来和江青,一个是领导,一个是家属,有交集但无利害冲突。

很多人都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周总理有一条胳膊总是弯曲着以至于成了他的一个代表性形象。但是,如果翻阅早年的照片就能发现,在四十年代之前情况并非如此。

转折点发生在1939年7月的一次坠马,紧急之下,有着丰富经验的周恩来及时护住了头部但是胳膊当场摔断。最终,他因为艰苦的医疗条件耽误了病情。

但鲜为人知的是,那次意外的肇事者正是江青。当时,已经是“毛夫人”的江青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她在去党校听课的路上,抵达延河边时,她突然停了下来,导致紧跟在她身后的人为了避免相撞而紧急勒马,但马上的人也不幸被甩落了下去。

周恩来的身体和工作都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即便到苏联接受了极为痛苦的治疗,还是落下了伴随余生的半残疾。

如果说,那个时候造成这样严重的不良后果并非江青的本意,只是一场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意外。那么,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系列、长年针对周恩来的行为就是有意为之了。

1963年开始,江青借助对京剧的改革踏上了政治舞台。1964年6月,江青在一次演讲中发表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喜剧发展的一番批评言论,得到了毛主席极为少有的“讲得好”评语。

1965年11月,江青与同伙炮制了一篇借古讽今的文章,并由此拉开了此后十年的动荡,周恩来的处境,亦在这伙人的百般针对之下举步维艰。

三、重病缠身仍工作,挫败江青的阴谋

1967年初,在一次体检中周恩来被确诊为心脏病,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般不分日夜操劳的后果。而在那十年的中后期,这位古稀之年的老人的工作量还在不断增加。

1972年5月,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周总理患上了癌症!

这种时候,正常来说应该让周总理暂停工作专心治疗。然而,老同志们一个个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他没有休息的时间和心情。整个国家还没有进入正常的秩序,可这并不是他们当年参加革命的初衷。

抱着病躯,披肝沥胆地工作,努力维持国家的基本运转,已经耗费了周恩来太多心神。可是,他自身也危机四伏、多面环敌,不得不像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地进行自保。

江青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不但各种使绊子,还在会议中大拍桌子公开喊叫要打倒他。在这件事情上,江青做到了真正的“言行如一”。

就在确诊心脏病后不久,周恩来作为头部目标,遭到了一场几乎致命的疯狂污蔑。

事情发生在1967年5月,始作俑者还是江青,她给包括周总理在内的多位中央领导写信,揭发一个叛徒,那人名叫”伍豪”。

看到这个名字,周恩来立刻把警戒提到了最高级别。因为那个年代,一起走过来的很多同志都知道,“伍豪”是周恩来使用过的一个假名。

果不其然,江青拿出了一份三十多年前国民党发行的一份报纸,上面赫然有一份脱党声明,领头那人的名字正是“伍豪”。

发布虚假消息是当年国民党惯用的伎俩,基本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没能幸免。但在当时的氛围下,周恩来不敢轻视,立刻拿出大量事实和资料证明该声明是伪造的。

其实,当年就有同志发现了这份报纸及时做出了相应的处理。而且,按照时间线推算,当时周恩来和毛主席一样,人是在苏区的。

但为了稳妥起见,周恩来还是不辞辛苦翻阅了档案和保存下来的旧报纸,再根据自己的记忆捋了一下时间线,写了一份在声明刊登前后的两年时间内,他参与的较为重要的事件、时间和地点。

这无疑是最有力的一份证据,彻底杜绝了江青等人以后再拿类似事情来陷害周恩来的可能。度过这次极其危险的风波平安之后,周恩来处事就愈发小心了。

四、神经失调脾气大,琐碎小事烦总理

根据在江青身边工作了六七年的秘书回忆,她由于早年切除过子宫导致内分泌系统受到破坏,神经衰弱睡眠不好,不但有一堆身体上的毛病,脾气也多变。

在江青那里,说话声音大了不行,语速快了也不行,站直了让坐着的她仰头也不行,身边的工作人员无奈之下,都不得不在不远又不近的地儿蹲着,甚至跪着跟她讲话。

在别人那里,自然没人这般了解并屈就她。然而,江青对着总理都经常拍桌子大吼大叫,何况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大家只能默默忍受她经常无理的责骂。

在总理这里,江青使出了十八般武艺,诬陷、扣帽子,还经常指使跟从者喊口号、写文章对周总理进行批判。然而,无论承受多达压力周总理都坚持,只要自己不倒,江青不管怎么出招都是在做无用功。

一拳重拳下去,却仿佛打在了棉花上,对方是受到一些影响但很快又恢复了。还有的时候,对方滑不溜丢不给她留下钻空子的机会。

比如,1971年9月3日之后,周恩来果断抓住机会,把一大批能干的老干部解放了出来。在发表与此有关的评论之时,他在稿件里的“党的宝贵财富”一句中添加上了“新干部”,一下子堵死了江青等人的嘴。

讨不到好处,江青就把怒火发泄在别人身上,要是看谁不顺眼,那对方可就惨了。

为了避免她牵连他人,每次江青或者她的同伙去西花厅,总理和邓大姐都会让身边的工作人员躲起来,由他们亲自接待。

在敌视之余,江青还不断给总理添麻烦,很多琐碎的小事都要让周恩来去处理。

比如,江青也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安眠药有了依赖之后即便增加剂量也很难有效,所以时常就要更换新的生厂商。一次,江青服用新药之后产生了些许不适,多疑又心虚的她觉得这是有人故意投毒。

本来是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此类事件,但是江青却连夜给周总理打电话要求他本人亲自前来处理。这一忙,周恩来就到了半夜,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就这么被占用了。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越来越严重的心脏病和癌症折磨着周恩来的身体,可是他仍然以工作为先治病放在后面,为国家和人民战斗到最后一刻。面对这样一个总理,江青不但没有生出任何敬畏之心反倒加大对他攻击的力度和次数。

1976年新年伊始,人们敬爱的周总理医治无效永远辞别了这个他热爱的、为之奋斗的世界。同年10月,江青及其团伙阴谋破坏,终被查处。

结语

1914年,16岁的周恩来在《敬业》上连载了两期一篇以家国大义为主旨的女性武侠。随后,他放下笔投入于伟大的革命事业,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为这篇小说续写下去,为无数人所敬仰。

相比之下的江青,一个无才又无功之人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应运而出站上了权力之巅。然而,一个站在人民对立一面的人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和百姓的唾弃,她最终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